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

【发展巡礼】机电工程学院:培养农机新质生产力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5-27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线,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了党建统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格局和产教研创一体化育人的新模式,各项事业保持蓬勃发展强劲动能。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铸魂“五个一”工程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实施党建“五个一”工程,即:健全一套党建赋能工作机制,培育一批学生思政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支部党建特色品牌,树立一批模范榜样典型人物,建设一套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学院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学院党委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山东省委、省政府“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第六党支部获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农业机械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员先锋岗”,1名研究生党员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二、聚焦专业特色,加强农业工程学科内涵式建设

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高端智能农业机械装备设计研发与推广应用、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开发、新能源农机装备利用等领域研究,形成了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种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等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学院申报并成功获批省级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1个,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本科专业1个,获批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1个。新增牵头获批农业农村部育种制种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黄河流域种业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4个,成功转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近3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0余项,总经费1.12亿元。学院牵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7项。发表论文845篇,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6部,授权发明专利186项,制定农机行业标准、规程38个,近5年来农业工程学科稳居“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农业工程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立足双创育人,打造科创赋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拥有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总部、育种制种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30余个,建有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3个,双创导师团队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47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席传播科学家等国家省部级荣誉118人次。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优势,不断深化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机制,优化“一人一作、做学互促”的案例—体验—竞赛—实战式的实践实训协同驱动机制,构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以赛促进”的“五促”双创竞赛育人模式,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项目团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98项,省部级奖励1466项,在国家级一类创新创业赛事获奖65项,二类赛事获奖670余项;涌现出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郭亭亭、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常增村、“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智能农机创新团队”等多个科创榜样团队或人物,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四、深化“四链”融合,构筑智能农机社会服务新高地

学院立足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盐碱地上党旗红”特色党建品牌项目为引领,联合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注册成立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全面完成了智慧农机创制园的引擎创新基地建设,协同16家单位联合启动实施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急需技术集成转化重大科创产“三百工程”,已突破纵横复合精细苗床制备等9项核心技术,实现盐碱地智能农机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新型装备研发创制“创新链”的高效运行。此外,学院获批农业农村部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全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与技术推广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等6个科教产平台,累计开展技术服务326次,培训3万余人。联合国内42家行业研究院所与优势企业单位,深化产学研协同推进,与10余家单位签署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合作协议,相关成果在21个国家地区以及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年直接效益3亿元以上,农民增收54亿元,应用作业节支总额165亿元,形成了以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五、紧瞄国际前沿,拓展农业工程国际合作新领域

学院瞄准农业工程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路径,形成了农业工程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体系。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中心落地机电工程学院,并拓展了在非洲的分支机构;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与俄罗斯联邦科学农业工程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签署“中俄智能农机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农业工程类国际人才培养协议框架,成立了“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并在学院挂牌落地。先后与俄罗斯农业工程中心、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等2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职引进苏丹科技大学法里德等3名外籍教授开展“一带一路”特色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研究工作。推动“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常驻机构设置在青岛农业大学,主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工作坊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6项,累计培训巴基斯坦、埃及、印度等国家农业机械骨干人员600余人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际化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20余项,建成专家工作站15个,农业工程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下一步,机电工程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奋力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贡献青农机电力量。

Baidu
作者:刘孟杰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姜妍 万景颐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