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

学校举办农业文化遗产赋能黄河盐碱地综合利用学术沙龙

时间:2024-08-15 来源:科技处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8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农业文化遗产赋能黄河盐碱地综合利用学术沙龙。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科技处处长赵龙刚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曹银娣主持。

赵龙刚就农业文化遗产赋能黄河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农业文化遗产和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为纽带,推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发展。二是跨越学科框限、学术壁垒,破除人才汇聚的现实局限,吸纳各方科技创新力量,促进多技术领域深度融合与跨界发展。三是构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集成创新与人才汇聚一体推进服务体系,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促进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激活农业文化遗产生命力,让创新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焕发力量,驱动产业发展,彰显学校助力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价值。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云立新就农业文化遗产赋能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的研究思路,进行了介绍。一是积极促进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融合发展,充分借力我校优势学科资源,探索人文社科擦亮农字招牌路径;二是从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创新基因入手,以促进多学科跨界融合为抓手,探寻现代农业科研创新,通过传承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智慧和创新基因,开展相关技术创新;三是立足农业文化遗产赋能作用,通过系统集成谋划集成创新科研路向,探索打造多维度、全链条、立体化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群落结构和循环系统的可行性,助力建设黄河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样板。

学校高粱种质创制与利用创新团队、果实品质调控与质量安全团队、基层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团队等18个学术团队代表分别介绍了在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和预期成果,就进一步深化团队合作进行了交流。

本次学术沙龙搭建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团队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致力于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思想理论、创新模式及实用方法。农学院、植物医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艺学院、草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化学与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园林与林学院等的相关科研团队代表参加了会议。

Baidu
作者:张亚男 孙晓东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