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农大人物

张全军:躬耕普格,倾力书写脱贫答卷

时间:2020-11-06 来源:宣传部

“老百姓住在大山深处,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贫困,但他们很勤劳,山腰上很窄的一片坡地都被开垦用来种庄稼,而且淳朴好客,对党和政府非常拥护。扶贫不是施舍性地给予建卡贫困户多少钱多少物,而是他需要什么,我们真正用心用情为他做,把他们当朋友甚至亲人,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凉山扶贫札记 张全军

普格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这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风民俗独具魅力。然而,与旎丽风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老百姓的收入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较低。

我校园艺系95级校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全军博士长期致力于梨、葡萄、桃等经济作物的研究工作。几年前,他偶然了解到有关普格县农业发展的落后现状,有感于那里的很多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决心用一己之所长,助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2018年6月,张全军响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的号召,扎根凉山扶贫三年,挂职省派综合帮扶队普格县农业专家。他走遍普格县三十多个乡镇,磨破了四双鞋子,挨家挨户摸情况;起草规划和制定方案30余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面积345亩,辐射带动普格县水果产业2000余亩,为当地培养农业科技能人56人,以实际行动与荞窝镇城西村小荞窝组9户建卡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帮扶关系。

重温长征路,见证彝汉兄弟情

普格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5月,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渡金沙江,经披砂、松林坪进入普格境内。

2018年建党节这一天,张全军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在普格县第一天的工作。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忆党史,不忘初心,筑忠魂牢记使命”主题活动。

“阿库局长带领大家一起深情回忆了党史,重温了‘血酒’结盟,普格红军树与红军石见证的彝汉兄弟情,这是长征史上的千秋佳话。”张全军回忆起第一天的主题活动时依然饱含着激动的感情。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他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多年,但面对“扎根凉山扶贫”这一新课题,张全军丝毫不敢懈怠。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多次参加省委组织部、农业厅等组织的扶贫工作队培训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发通过电视广播扶贫专题掌握工作方法;单位有两位同事曾经在木里县帮扶,他一次次地向同事请教如何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等问题。

为了更快融入工作中,他还积极梳理普格县农业产业状况。在扶贫办主任曲么日布的帮助下,他查询了普格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材料,如《普格县农牧业产业规划》《普格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普格县中药产业规划》等,认真归纳,熟悉摸底,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日常工作中,张全军始终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实施在行动中。

普格县由于生态环境多样化,水果种类多,但是底子薄、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需要实施项目难度比我省其他地区大。基于此,张全军与同事下基层实地考察分析,结合本镇或者本区的实际情况,种植业习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的设计等工作,先后主笔撰写了《2018年葡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果树种植实施方案》《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对荞窝镇云盘山村异地移民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0普格县脱贫攻坚项目安排设计》《文坪乡梨补助项目绩效自评报告》《2019年普格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执行情况报告》等30余项方案和报告。

勇担使命,用心铸就扶贫路

扶贫先扶志,技术培训从改变传统思维开始。在普格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统一安排下,张全军同志分别在荞窝镇、普基镇、花山乡、特补乡、农业农村局会议室、县委组织部会议室等开展室内水果技术培训234人次,培训乡镇后备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达981人次。

平时下乡多,他来不及准备课件和学习资料,周末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晚上那盏常亮的灯,见证了张全军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为了让当地领导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成效,在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和园艺所领导的协调下,在2018年张全军同志两次带领普格县领导和中层技术干部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简阳、新都、大邑的中药和水果示范基地考察、学习。2019年9月,他还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带领本土人才参加全国现场培训会,提高专业技能。组织普格县农技干部到河南商丘参加全国梨产业大会,并参观了宁陵县国家标准示范果园。大家一致表示收获颇丰,信心满满。形式多样的培训改变了他们的果树种植传统理念,眼界的开阔让他们打开了思路,相信科学的种植方法能够让普格县的农业项目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技术到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更需要落地生根。不管山高路陡,雨雾漫漫,张全军同志始终走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从2018年开始,到荞窝镇、螺髻山镇、花山乡、黎安乡、普基镇等31个乡镇现场指导果树种植管理等技术121人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普格县水果生产,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争取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项目、省科技厅“三区”等2个省级项目,切实服务普格水果生产,同时邀请本课题组邓家林研究员多次调研梨产业发展,帮助普格县梨产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并建立了标准示范园,如:在螺髻山镇马厂坪村建立梨标准科技示范园30亩、并引进优新果树品种红皮梨、特早熟梨新品种5个,示范省力化技术、纺锤形整形等轻简化技术;为荞窝镇安木脚村100亩桃园、螺髻山马厂坪村等2个果树示范基地赠送水果轻简化设备和肥料等农用物资。

2020年年初,普格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决定对文坪乡沙锅坪村500亩金秋梨园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启动正值春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联系不到梨品种接穗。在此困难时刻,张全军同志闻讯后,在保证疫情管控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联系嫁接物资,邀请邓家林研究员赴普格县捐赠3万翠冠芽、1000卷嫁接膜和嫁接工具,并手把手培养10名嫁接能手,如期完成了梨园升级改造,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惠及沙锅坪乡2万人民群众。

“我之所以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因为不是我一个人在帮扶,我背后是省农业科学院这个大家庭在支持我。”张全军如是说。柑橘团队、樱桃团队、葡萄团队和蔬菜团队等纷纷伸出援手,协助他一起解决产业上的难题。今年3月份,针对普格6大特色产业,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了以张全军同志为首席专家的团队(含水稻、水产、马铃薯、蚕桑、樱桃和梨)赴普格攻坚拔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除了在普格县工作之外,张全军同志还为凉山州农业发展建言献策。2019年7月受西昌市委市政府邀请,参加“援凉高层次人才聚智荟”,并作为5个主题发言人之一,就西昌市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热量优势,规避果树冷量不足的短板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2月份,再次受西昌市委和凉山州委邀请参加“才聚西昌·追梦同行”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新篇章电视访谈,阐述把握农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轻简化栽培是获得农业生产高效益的关键,并就实施途径做了讲述。两次会议发言,均受到西昌市委、凉山州委及参会农业同行的充分认可。

践行初心,与建卡贫困户共担风雨

根据帮扶安排,张全军同志帮扶贫困户在普格县荞窝镇城西村小荞窝,由于老乡家在大山上,家家户户住的分散,走访一遍需要1整天时间,他千方百计与9户建卡贫困户建立起了联系;对彝族老乡的名字和家庭不熟悉,他就把每家每户的情况写成纸条,放在随身的包里,随时随地记忆。

夏季山上雨水多、植被茂密, 坡陡路滑,农业农村局的同事告诫他:“滚到山沟里喊人帮助,都很难听的见。”所以,一根木棍、一把剪刀、一个笔记本,便成了他下乡的3件“必备武器”。

为了更好完善建卡户台账动态管理,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实施帮扶措施,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他坚持在崎岖山路行走240余次,步行1000余公里,到今年4月份鞋子已经“退休”了4双(已在凉山州博物馆脱贫攻坚纪念物品征集活动中捐赠),这4双鞋子见证了他行走帮扶路的工作历程。

“吃得惯土豆饭,喝的惯酸菜汤”,两年来,张全军同志逐渐习惯了彝族老乡的生活;通过多次走访,谁家要生孩子了,谁家孩子该上初中了,张全军都如数家珍,而老乡们也都把他当亲人,每次他来到贫困户家里,男人女人们都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诉说,当他要离开时,他们叮嘱他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

2019年7月,帮扶户小荞窝二组的阿西子和配偶在县医院生二胎,他按彝族老乡的风俗随礼探望,趁机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两口子在他的劝说下高高兴兴地做了节育手术。

妻子在成都一家私企上班,家里孩子11岁,处在小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因长期工作在外,对家庭的照顾和陪伴不够,妻子不免有怨言。2019年8月,他以带着家人“旅游”为幌子,索性带领妻子孩子一起走访了9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当了解老百姓们生活的艰辛和坎坷后,善良的妻子终于真正理解了丈夫工作的意义所在。她坚持自费赠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鼓励帮扶户战胜贫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也让张全军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扶贫攻坚工作中。

2020年1月,张全军又组织自己家孩子所在学校的家长们到荞窝镇委洛小学献爱心活动,并到帮扶户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

有爱的世界更美丽,院所领导和同事被他的帮扶事迹感动,园艺所工会副主席周梅同志得知他的建卡户罗比阿依学习用品困难时,慷慨解囊;任光俊副院长了解到帮扶任务艰巨时立即自掏腰包协助他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如此等等,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

扶贫之路没有轻松写意,更没有科技成果和论文,只有奋斗担当。2020年是全国贫困县决战决胜之年,张全军同志正以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全心全意投入扶贫事业中。

原载《青岛农业大学报》1002期

原文链接:http://qauweekly.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519059

Baidu
作者:杨宗玲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